校友剪影

校友访谈||田志武:勤勉工作不辞辛苦,坚守信念高效办事

发布日期:2019-07-03     作者:     浏览:620


     



田志武,2008-2011年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任武汉市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书记,现任武汉市政集团工程管理公司经理;曾荣获2015-2016年湖北省市政施工行业“诚信企业、优秀企业经营者”称号。武汉市桥梁工程有限公司隶属于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是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大型国有施工企业。多年来,公司立足武汉市本地市场并辐射省内外,参与承建的市政道路、桥梁等工程多次获得“鲁班奖”、“楚天杯奖”、“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等奖项,是湖北省内市政施工龙头企业之一。


育人者与人:因好声誉而来也成为造就好声誉的一份子

在田志武的印象中母校是一所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的大学。不同时期的校友对学校的这些不同印象展现了学校在数十年的办学中的不断提升与进步,也正是因为学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培育并向社会输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才成就了中南大在国内专业领域的好名声。而中南大良好的声誉与校友资源也恰恰是田志武选择就读的原因。好的教学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学生走出去为学校赢得好声誉又再次吸引好学生前来就读,如此良性循环不论是对学校还是社会都是幸事。什么样的教学是好教学呢,田志武认为,好的教学应该是先进的教学设施与博学的校园名师相结合的,在田志武心中曾教授过他的乔新生、汪海粟等教授,他们有着专业的授课内容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他们就是学校的财富。

事业发展:诚信为本,依规办事,内方外圆,高效落实

谈到自己的职场工作,田志武为我们分享了他在职场中较为成功的一次经历。2011年,为了迎接辛亥革命一百年,田志武历经十个月驻扎东沙联通项目现场,指挥调度,终于如期建成楚河汉街。基于“东沙连通”工程而诞生的楚河,是武昌城里新诞生的一条玉带。汉街是武汉中央文化区的“眼睛”,拥有中国最丰富的商业内容,最多的时尚流行品牌,集合世界顶级文化项目,创造六个中国之最,被誉为“中国第一商业街”。此次项目能取得如此佳绩,让田志武十分高兴。

田志武所在的武汉市桥梁工程有限公司秉承的是“诚信为本,依规办事,内方外圆,高效落实”的执行力文化。他认为,在企业所处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诚信为本,依规办事”是根本,“内方外圆,高效落实”是依据和方法。确实,当今社会,诚信做人做事才是立身之本,讲究做事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田志武认为,当今高校是教书育人之所在,培养的毕业生是直接服务和改变社会的,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母校的教学一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旨在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中南大校训正体现了高校的这一根本宗旨和使命。

寄语后辈: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会共事

田志武印象最深刻的成功经历就是,为迎接辛亥一百年,历经十个月驻扎东沙联通项目现场指挥调度,终于如期奉献出作为湖北武汉的靓丽名片的楚河汉街。他说,只有吃苦耐劳,有顽强的毅力,能够坚持,才能更全面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取得成功。

田志武也谈到:“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是直接服务和改变社会的,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因此,在校大学生要以服务社会为本,针对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能力,多参加实用性强的活动,如财务精英挑战赛、面试挑战赛等。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现在的企业最需要的是专业能力和情商兼备的人才;公司招聘时学历肯定较为看重一些,毕竟学历总体上体现了毕业生个体所受的专业训练高低,本科生在就业市场地位是否有利取决于就业单位的人才层次需求和个体就业意向,不能一概而论;学校应该着重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和持续学习能力,同时更要注重毕业生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培养。”

 “职场这么多年,经历、目睹过很多成功和失败,个人坚信‘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会共事’才是立于职场不败的根本。”

他告诫在校大学生,要多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专业书籍,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同时多与人沟通交流,锻炼情商。有想干事的野心,也要有能干事的能力、干成事的魄力、不出事的把握、会共事的智慧。

要注重学历的提高,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正确认知自我能力和不足之处。同时也要关注就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能力,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




校友访谈||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助力中国速度,天堑变通途


古继洪,中共党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2EMBA专业硕士,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教授级高级会计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入选人才。曾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中国桥梁事业领军者与中南大的不解之缘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集桥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土建施工、装备研发四位于一体的承包商兼投资商,具备在各种江、河、湖、海及恶劣地质、水文等环境下修建各类型桥梁的能力。作为中国桥梁事业的领军者,60多年来,公司始终将“推动中国桥梁事业发展,赶超世界桥梁科技先进水平”作为企业最高理念和神圣使命,一直引领中国桥梁事业发展;拥有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谈及古继洪的求学经历,他说到自己高考时就想进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作后由于自身提升的需要,选择了在中南大MBA学院继续修读。作为第一届EMBA毕业生,他对中南大怀有浓郁的感恩之情。随后也介绍公司其他高管来中南大修读MBA。因此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现象——中国桥梁事业领军者的几十名高管均为中南大校友。优秀的领导团队是一个企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中铁大桥局集团拥有一支务实、创新、奋进、团结的领导班子,连续多年获中铁工程总公司“四好班子”称号。200612月,被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全国创建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12月获“湖北省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专题报道“国企四好领导班子风采”中铁大桥局“专家型”班子引领中国桥梁事业发展。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中国中铁徽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铁”与英语简称“CREC”、铁路路轨和地球经纬三要素组成,表达了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立足国内市场、融入全球经济、勇于向海外市场跨越的深刻寓意。“跨越”象征着一种力量的政府,既代表桥梁的跨越,更表明企业发展的跨越;“天堑”既表示前进中的艰难,又折射出一种勇于战胜困难的气魄。“超越自我”既是不满足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的信念。

大桥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中铁大桥局集团在桥梁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跨海工程、海外工程等方面也取得了十分辉煌的业绩。


以桥梁工程为例:2018520日,世界最重、提升跨度最大、提升高度最高的钢箱拱桥--柳州市官塘大桥主拱顺利合龙。这是目前世界第一跨度有推力钢箱拱桥。

2018131日常青路主线高架L10联跨铁路主桥--中铁武汉院继姑嫂树路跨铁路段主桥(当时创下单个转体重量亚洲之最、世界第二)实现空中转体后的又一创新作品。

不仅如此,瓯江北口大桥从设计到建设到施工,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世界上首座“三塔四跨”悬索桥;世界首次采用混凝土结构做中塔;世界首次在淤泥土质中用沉井做基础。

在科技创新方面,集团公司也获批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20186月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大跨度桥梁健康与安全保障技术及装备研发”项目批准启动,获批专项资金300万元,是本年度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最高支持额度。

2017年初,集团公司新获五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主桁钢桁梁斜拉桥建造技术”和“大跨度全焊桁片式钢桁梁斜拉桥施工技术”荣获一等奖,“南广铁路西江特大桥钢箱提篮拱桥施工技术”和“多联三桁变高连续钢桁梁桥关键建造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二等奖,“全焊节点桁片式箱桁组合结构大跨度高速铁路桥关键技术”荣获三等奖。至此,集团公司共获中国铁道学会(含原铁道部)科学技术奖59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7项。

跨天堑为民服务,勇创新超越自我

古继洪向我们介绍道,中铁大桥局秉承“跨越天堑,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不断创新发展,坚持创新技术,改进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精益求精,持续创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企业很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坚持“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成材,尊重爱护使用好人才”的人才理念。重要的是,中铁大桥局一直以建桥铺路,造福人类为企业使命,实际上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目前世界第一跨度有推力钢筋拱桥——柳州市官塘大桥、创下单个转体重量亚洲之最的中铁武汉院级继姑嫂树路跨铁路段主桥,还是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的瓯江北口大桥,都体现了中铁大桥局的不断创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为交通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承担了社会责任。

主动学习勤思考,寄语后辈望成才

访谈的最后,当我们问道对在校学子有何寄语时,古继洪说道,希望在校的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除了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学好外语可以与国际社会接轨,也要多接触社会的新技术比如说多学习计算机技术。同时,注重实践能力,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多实践,从实践中可以学习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自己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会受益终身。



贺华文

2009级MBA校友
九州通集团湖北九州通中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企管总监、兼九州健康园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三年的MBA时光,留下许多难以忘记的人和事。有知识渊博、深厚学术造诣的汪海粟院长,有孜孜不倦给予我论文指导的文豪教授,有陪伴我们成长,时刻督促我们学习的辅导员王艳明老师…,忘不了第一次的拓展,忘不了每一次的课堂上聆听与讨论,更忘不了我们夺得MBA案例大赛冠军的那个夜晚…这些都成为我宝贵的回忆。在这里,我丰富了理论知识,为工作中的困惑找到了答案;在这里,我结交了师友,在成长的道路上并肩同行。有过迷茫、徘徊甚至痛苦,但更多的是欢笑、感悟与满满的收获。来到这里,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