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导师

李晓明

不想当法官,辞职下海南

出生于1968年的李晓明,从小在荆州农村长大。少年时代起,李晓明就立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愿望一直在他的心底流淌。

1986年,李晓明考入当时的中南财经大学经济法专业。1990年毕业时,他被分配到了一个在同学眼里看来非常不错的单位——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庭。

但我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到宜昌工作,我总觉得不甘心。在法院工作,是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这样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人一辈子就这样被定格。我梦想中的人生不是这样,所以当时到宜昌时我内心非常痛苦。我想到外面闯一闯,我强烈地向往南方经济特区,想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

怀着南下特区的冲动,李晓明主动找到了荆州地区行署驻海口办事处。对方答应接收他,但必须由学校改派。

1990年的夏天,刚刚毕业没几天的李晓明又回到了学校,办理改派手续。学校老师对他这一行为很不理解,不过最终还是顺利改派。

1992年,我怀揣着攒下的6000元钱,带着梦想和憧憬,踏上了神奇的海南岛。当时荆州驻海口办事处有几个公司,我在这些公司里面做过很多职位,包括法律顾问、出纳、办公室副主任…… 当时的海南是一片热土,财富的神话在这里不断发生。我的心也一刻没有平静过,一直都想寻找自己成功的机会。

卖椰汁,完成原始积累

不久后,机会来了。在李晓明今天看来,这是他把握住的人生重大转折机遇。

荆州驻海口办事处斜对面就是海口罐头厂,该厂有一个产品叫椰树牌椰汁。李晓明看到这个厂里面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而且听说这个厂效益非常好。

李晓明开始打起了椰汁的主意。他到厂里面向那些进货的经销商打探情况,并到批发市场进行实地调查,又通过熟人仔细了解该厂的情况。

我当时穿着一双拖鞋、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到批发市场对该产品进行调查。我每天调查3家经销商,把椰汁的进货情况、销售情况、价格情况、经营情况、客户分布、区域销量、产品生产周期等全部摸清楚了。

我整整调查了6个月。6个月之后,我觉得可以行动了。

李晓明意识到,做椰汁代理很赚钱,他决定投身其中。当时,拿一个代理资格最低要投入10万元,而李晓明当时的工资不过是每月1100元,全部积蓄也只有2万元。他找遍了亲戚朋友借钱,再加上自己的积蓄终于凑齐10万元。

10万元之外,他已身无分文,而做代理要招待客户。李晓明把自己的工资预支了一年,终于可以开始自己的第一次创业了。

“我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投进去了,把自己的未来一年也卖进去了。”李晓明说。

取得代理资格后,到正式进货经营有半年的周期。然而,半年之后,市场形势发生了逆转。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同类产品的冲击,可能是因为他们产量增大了,反正产品卖不动了。

我第一次创业就遭受了这样的打击。我当时想以13万元的价格把这个代理资格卖掉,不要把自己全部亏进去。我在厂里面贴了个转让广告,虽然有人来找我,但转让并没有成功。

今天看来,要是这个资格卖出去了,就没有今天的我了。真是天助我也。

过了3个月,市场形势再次发生逆转,椰汁的销售情况变得非常好,利润也非常高。李晓明每个月都能赚到三四万元的利润。李晓明还把产品市场拓展到了湖北。

在海口罐头厂椰汁总代理中,李晓明在全国是做得比较大的。从1993年到1996年,他在这个行业积累了几百万元的资金。

从1万元到10万元是艰难的,从10万元到100万元更艰难,再往后面去就相对容易了。

做椰汁总代理时,当时的运作全*我一个人,人财物、产供销全部都在我一个人脑子里。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多销售多赚钱,早日完成原始积累。

回武汉盖楼,一举成名

椰汁代理这行我做得比较顺利,但这个行业规模太小。所以我想转行。

当时的海南经历了房地产市场狂风暴雨的洗礼,李晓明在海南看到了土地价格几百倍涨幅的财富神话。

当时内地正经历住房货币化改革,凭着自己的经历和对市场的判断,李晓明决定回到内地投身房地产市场。1997年,他回到了武汉。

机缘巧合,李晓明回到武汉,正赶上沌口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招商。当时的沌口还是一片荒芜之地,人烟稀少,位置偏远。

但是我看中了这里:沌口有已建成的汉宜高速,还有在建的京珠高速、长江三桥、武汉体育中心,而且神龙公司要在此扩大规模。这里将崛起一座制造业新城,我预感到这里房地产开发非常有潜力。

1997年,我果断地买下了20亩土地。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土地价格是16.5万元一亩,我以330万元的价格买下这块土地。

1998年10月,李晓明将一帮好友召集起来,招兵买马,成立湖北人信房地产开发公司,进入了自己从未尝试过的房地产行业。

李晓明的第一个楼盘项目叫“奥林苑”,总投资3000多万元。对李晓明来说,房地产是一个全新的行业,而且投资规模超过了他资本的好几倍,他当时倍感压力。

李晓明最初的想法是找一个职业经理人来做总经理。但他的一位朋友对他说:你到一个新行业,你自己不扎进去,自己不脱一层皮,你永远是外行。这句话对他很有启发,李晓明决定“甩开膀子自己干”。

说心里话,我对开发楼盘完全是陌生的,业务也不熟悉,管理也没经验。

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冬天,大雪纷飞、寒气逼人,我和司机为等一个人办手续,经常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在业务上,我也总是向同行请教。

我对楼盘外墙的风格是非常在意的,我希望房子做得非常经典。当时的几个色彩搭配方案,我都不满意。我就自己到书店买相关书籍看,想一夜成为专家,又开着车到处转,看别人的楼盘。

2000年3月,投资3000多万元的“奥林苑”项目销售完毕并完工。这时,李晓明也完成了1000多万元资金的积累。

意外波折后,终结硕果

当时的房地产形势非常好,人信公司也做出了品牌。开发区有好几块地,都以非常优厚的条件要李晓明去开发。

本该继续一帆风顺发展下去的人信公司,本来可以继续房地产事业的李晓明,却遭遇了一场意外波折。

“这是思想上的波折,造成了事业上的波折。”李晓明说。

2000年时,中国资本市场如火如荼,国内准备开创业板。这年下半年,李晓明的一个朋友,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力邀他到北京,投资、主持一个准备上创业板的公司。

公司在创业板上市了,财富会成百倍地增长。资本市场的诱惑非常大。当时我内心非常矛盾,一方面我在武汉房地产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另一方面,北京的创业板公司又向我召唤。

经历了痛苦的抉择后,我决定放弃武汉的房地产公司。我孤身一人去了北京。

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创业板上市工作搁浅了。李晓明傻了,房地产没有了,"创业板"也没有了。

但是在北京,李晓明也不是一无所获。

2001年,李晓明参加了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总裁班的学习,又经常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听课,结识了全国各地很多优秀的企业家,聆听了厉以宁、张维迎、魏杰等学者的讲座。

这段时间对我的人生影响非常大。

以前,我只是觉得做企业就是赚钱。在北京学习那段时间,我视野开阔了很多,从一些成功的企业家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明白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有完善的体制、机制,优秀的企业文化。更重要的,还需要专注的企业精神,摇摆不定将一事无成。

在清华大学总裁班教室里,李晓明就想好了,要回到武汉继续做房地产。

2002年,李晓明重新回到武汉,这时武汉房地产市场已经异常热闹。人信公司重新开张,李晓明重新组建起了自己的团队。他为企业制定了战略目标:3年内成为武汉房地产市场一流的供应商;3年内在湖北每个地级市都插上人信的旗帜。

2002年,人信开发了"奥林花园",并因此成为"2003年度武汉房地产市场十强企业";2004年,人信开发了"千年美丽"别墅项目,并在2005年中国住交会上获得"中国名盘"称号。此外,李晓明在黄石开发有40万平方米的纯别墅项目,在天门开发有"城市花园"项目。

下一步,人信公司将向荆州、宜昌、襄樊等城市扩张,在武汉中心城区也将有项目开发。

李晓明个人也获得了"武汉地产十大风云人物"等荣誉。

而今,我个人在创业过程中找到了感觉,我非常喜欢房地产行业,我的快乐、我的幸福就建立在我的工作上。我有时开着车在我开发的小区里转来转去,心里十分喜悦,能够在地球上留下一点美丽的痕迹,我觉得我的人生非常有意义。

贺华文

2009级MBA校友
九州通集团湖北九州通中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企管总监、兼九州健康园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三年的MBA时光,留下许多难以忘记的人和事。有知识渊博、深厚学术造诣的汪海粟院长,有孜孜不倦给予我论文指导的文豪教授,有陪伴我们成长,时刻督促我们学习的辅导员王艳明老师…,忘不了第一次的拓展,忘不了每一次的课堂上聆听与讨论,更忘不了我们夺得MBA案例大赛冠军的那个夜晚…这些都成为我宝贵的回忆。在这里,我丰富了理论知识,为工作中的困惑找到了答案;在这里,我结交了师友,在成长的道路上并肩同行。有过迷茫、徘徊甚至痛苦,但更多的是欢笑、感悟与满满的收获。来到这里,不虚此行!